掌上金普
掌上金普
家有男孩,家长都有这样一个烦恼,同样的话或道理讲了很多遍,可孩子只当耳旁风,以前犯过的错误照样会犯,不良行为“屡教不改”——
“我和儿子说话,像对着空气讲话!”
“天天跟在后面催,一句话要说800 遍!”
“养儿子,真的费嘴!”
类似的抱怨总能引起无数男孩家长的共鸣,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气得牙痒痒,却又束手无策,往往只有通过吼孩子才能勉强奏效。
养育男孩的心累往往也在于此。
为什么和男孩沟通这么难?到底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才会配合?
为什么和男孩说话,有时候这么累?
费嗓子——男孩听觉敏感度要比女孩差一些。
美国心理学家莱纳德·萨克斯研究了课堂上的噪音对男孩和女孩的影响,发现那些能够成功吸引男学生注意力的老师,说话声音比其他老师高出六到八分贝。
这个观察验证了:男孩的听觉的确不如女孩敏锐。
不仅如此,当男孩专注于某件事时,即使物理上听到了声音,大脑也难以同时处理多任务信息。
所以,跟男孩说话确实有点“费嗓门”,常常需要提高音量,他才会听清你要讲的话。
费力——男孩精力旺盛,喜欢冒险或刺激的活动,这意味着你对男孩的种种提醒会变多。
受生理因素影响,男孩体内激素水平与女孩不同,影响了他们的情绪和行为。
比如,男孩往往比女孩表现出攻击性、淘气,他们天生喜欢刺激的游戏和运动。
家有男孩的父母,需要投入更多的注意力来关注男孩的行为,总是跟在后面提醒他:
“轻一点!”
“跑慢一点!”
“危险!”
……
陪伴男孩成长的过程,往往也是帮助他们合理释放过剩精力的过程。
费心——有限的情绪管理能力增加了沟通难度。
相比同龄女孩,男孩通常较晚发展出成熟的情绪调节能力。面对强烈情绪时,他们往往难以准确表达和有效处理,更容易爆发情绪。这就需要家长投入更多耐心,逐步引导他们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经过以上总结,我们不难发现:男孩在沟通中表现出的这些特点并非故意对抗,而是由其独特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决定的。
理解这种差异,是改善沟通的第一步。
那么,如何根据男孩的发展特点进行有效沟通呢?接下来,我们将分年龄段提供具体的建议。
男孩和女孩有个很明显的差异,是语言差异。
研究表明,女孩的语言能力发展普遍早于男孩:她们更早开口说话,表达更为流畅,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这种语言优势尤为明显。
针对这一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增加与孩子间的互动交流,如:多用语言描述孩子做的事情,多引导孩子对话:
“你把玩具放回箱子里,妈妈很高兴!”
“你说的没错,这是一辆挖掘机。”
“宝贝,你想穿蓝色的短袖还是绿色的?”
除此之外,读书给他们听,陪他们阅读,不要总是嫌弃男孩动来动去、坐不住,只要他们对阅读展现出一丝兴趣,就值得耐心引导。
6岁前帮助孩子发展语言能力,能帮助他们未来在学业上表现得更好,缓解他们在阅读和写作中可能面临的压力。
很多小男孩在愤怒或崩溃的时候,会说出一些极具攻击性的词语,比如:“我恨你”“我要打死你!”“我要离家出走!”……
这些激烈言辞背后往往涵盖了孩子未曾表达过种种真实感受。
《培养高情商男孩》一书中指出:
“男孩对于细致的情感语言和微妙的情感表达非常不熟练,当我们试图让他们开口时,大部分男孩的回应,不是激烈反抗就是沉默。”
这正是男孩情感发展的典型困境——缺乏识别和表达复杂情绪的能力。
因此,培养男孩需要让他从小学习各种各样的情绪词汇,学会准确地表述出真实的感受,最终学会理解和回应自己和他人情绪。
孩子出生后的头六年,无论男孩女孩,最需要的是与父母建立深厚的依恋关系,形成稳固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在这个时期,性别差异并不重要,有些父母受"男孩要坚强"的传统观念影响,会刻意与儿子保持距离,这种做法反而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和困惑。
当男孩需要拥抱时、需要关注时、需要安抚时,爸爸妈妈就应该及时给予回应,甚至可以多一些爱的表达。
充分的情感滋养将为男孩提供面对成长挑战的内在力量,这种爱的储备将成为他们一生最宝贵的心理资源。
面对上了小学的男孩
(6~13岁)
随着男孩进入小学阶段,许多成长问题开始逐渐显现,与这个年龄段的男孩有效沟通,需要父母付出更多耐心和智慧。
正如前文所说,由于生理原因,当我们喋喋不休地唠叨时,男孩能听进去的概率微乎其微。
想要你的话起作用,最好尽量走到他们身边,蹲下来,让他们注意到你,看着他们的眼睛说话。
当然,有一些男孩在进行目光接触时,容易感到不舒服,他们会从大人的眼神里看出不善,这时你可以坐在他旁边或者轻轻地碰一下他的胳膊、拍拍他的肩膀,慢慢说给他听。
必要的时候,请孩子复述一遍你的要求,确保他真的听清楚了。
整个过程应该是温和的,不带有敌意的,只要你的态度是认真的,孩子也会重视你的话,也就能避免那些“我在说你有没有在听”的歇斯底里时刻。
对小学阶段的男孩来说,清晰、具体的指导尤为重要。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提供了一些实用建议:
✔描述你所看到的:“孩子,浴缸里的水快溢出来了!”
✘而不是说:“你真不负责,总是把水龙头打开又忘记关掉,你想发大水啊!”
✔给简单的提示:“我现在需要有人能帮我收拾一下餐桌。”
✘而不是说:“你就知道看电视、玩手机,你从来都不会帮我干点家务活”
✔说出你的感受,不要评价孩子的个性和品格:“如果我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人打断,我会觉得不高兴。”
✘而不是说:“你真是没有礼貌!总是打断我说话!”
给男孩的指令尽可能使用正面表达,避免过多使用“不要”“不可以”等负面指令。坚持该坚持的,拒绝该拒绝的,并且让孩子承担相应后果,父母的话才会有分量。
美国作家迈克尔·J.戴蒙德对父子关系进行了长达30余年的研究,他曾提到:
男孩在小学阶段如果和父亲互动频密,那么他就会更具同理心和高自尊,抑郁的出现概率会较低,他们对性别角色和整个生命的态度,也会更加柔软和灵活。
6~13岁的男孩虽然与母亲也保持亲密,但他们也开始关注身边男性角色给予的影响,他们希望和爸爸或其他男性在一起互动,希望向他们学习,模仿他们。
换句话说,男孩需要一个好的男性榜样。
其中,爸爸是最好的人选。
爸爸应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男孩,陪他玩,陪他闹,陪他冒险,同时教会他很多东西,把所知道的一切慢慢地传授给他。
面对青春期的男孩
(13岁以后)
如果你的男孩正在步入青春期,你会发现,曾经那个无话不谈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易怒,甚至不愿和你交流。
一次不当的对话,可能关闭未来几周的沟通通道。
《养育男孩》一书中写道:
男孩14岁左右开始进入另一个发展阶段。在一般情况下,此时男孩进入了快速发育期,身体内部正在发生显著变化——睾丸激素大幅增加,含量几乎是以前的8倍。
这个年龄的男孩们焦躁、情绪波动也比较大,对批评也很敏感。
他们非常不喜欢被你的道理打败,你越是讲大道理,他越是不耐烦;你越是急于纠正他,他越是不愿开口。
所以,与这个年龄段的男孩对话,倾听是比说话更高级的沟通艺术。
你只需带着合理的边界,多倾听,少说教———
第一,克制反驳冲动;当孩子表达观点时,哪怕你不完全认同,也先别急着否定。
第二,让孩子主导话题;展示倾听姿态,用简短的"嗯"“后来呢?”“你是怎么想的?”这样的问题引导男孩多说,当他觉得自己被倾听,才会更愿意分享。
第三,只在孩子需要时给建议;青春期男孩往往更渴望独立,而不是被指挥。如果他没主动问,你的“经验之谈”可能只会让他反感。
青春期是男孩最迷茫的阶段之一,他们正在寻找自我,却又常常陷入困惑。只有当他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才会真正愿意向你敞开心扉。
你对孩子的影响力不是靠说教建立的,而是靠信任。
只有先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你才能在这个人生最迷茫的年纪为他们提供的引导。
喜欢今天的文章,文末点个“在看”,感谢朋友们的支持!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点击右上角···
2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