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金普
视听
TV
Live
视界
导航栏
首页
头条
金普
足球
专题
版面
文体旅
本地宝
深读
氢能
经济
党建
社会
健康
教育
点播
圈子
征集
潮购
视频
直播
文化
媒体聚焦
宣传思想文化
经典实践项目
金普号
政府机构
街道园区
名企名优
教育培训
文化医疗
休闲景点
时尚生活
UAT
Home
>
教育
放手让孩子独立是父母必修课 | 精选
2025-02-05 10:25
古人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真正的“计深远”,不是恨不能将孩子的每一步路都帮他铺好、规划好,而是以长远眼光培养孩子将来可以走得更稳更远的人格品质与能力,其中独立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一项核心能力。如何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具有独立能力的个体?
首先,父母在理念上要将孩子视为独立个体,在爱孩子的同时要有一定的界限,这是培养孩子独立人格和能力的重要前提。
有一些父母认为,“孩子是我生的,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由我控制”或者觉得“孩子应该完全听我的话”,而没有将孩子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与思想的个体来尊重与对待,这样很容易导致对孩子的爱没有界限,变成控制欲极强的“直升机式父母”,即像一架直升机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孩子头上盘旋,希望掌控孩子的每一个动向甚至是想法。这样的结果就是容易将孩子变成提线木偶一般,任何事情都听父母的安排和意见,没有也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和自由空间,这样的孩子又何谈独立能力呢?
其次,要避免包办代替,多给孩子自己历练和成长的机会。
中国有不少父母喜欢对本该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包办代替,结果是让孩子失去了体验和锻炼的机会。父母喜欢包办代替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过于看重学习而忽略孩子其他能力的培养,比如不少中国父母喜欢挂在嘴边的话是:“你只要搞好学习就行,其他什么事情都不用做。”二是图省事和节约时间,比如早上因为着急出门,就帮孩子收拾书包或系鞋带,以免耽误时间。三是不信任孩子能把事情做好,比如觉得孩子洗碗容易把碗摔了,还不如自己洗更放心。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包办代替的结果是剥夺了孩子体验与成长的机会,使其变成生活的低能儿或者缺乏自信心和独立能力的人。
再次,要在生活中赋予孩子选择的权利,不要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主。
人类天生具有自主性的需求,人的自主性是指人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所表现出的自我管理的能力和特性。自主性包括自由表达意志、独立作出决定、自行推进行动的进程等。个体如果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求来行动,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和成长。而如果剥夺了孩子进行自主选择的权利,必然妨碍其个性的健康发展和独立人格的形成。给予孩子自己做主的权利可以从一些小事上做起,比如出门穿搭什么衣服、周末家庭出行选择哪条路线、课后选择哪个兴趣班等,父母可以多放手让孩子作出符合自己心意的选择,不要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或者总是觉得自己作的决定一定比孩子作的决定要正确。
另外,孩子的责任心和独立性往往是相辅相成的,让孩子学会承担后果,也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生活中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一方面容易让孩子变得脆弱,对挫折缺乏承受力,另一方面容易让孩子变得没有担当,一遇到困难或问题就把责任归咎到别人身上或寻找各种借口来推卸自己的责任,这样的孩子自然也很难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因此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不要担心孩子会经历挫败,或者不忍心让孩子去承担做错事情的后果。一是要允许孩子有“试错”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亲身体验获得自我反思与成长,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也是这个道理;二是可通过给予孩子一些与其行为相称的适当惩罚,让孩子学会吸取教训承担后果,孩子的责任心和独立性会在这样的历练中逐渐得到锻炼和培养。
学会独立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也是为人父母的必修课。
一个拥有独立人格和能力的孩子,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自己,才能拥有更多勇气和力量,从容应对人生路上的挑战。
本文来源 | 中国教育报
作者 | 中国教育报记者 陈明
责任编辑 | 梁瑞哲
教育
金普教育
期末考后,老师最想告诉家长的十句话
对孩子发火前,先读完这几段话
孩子总说“没人跟我玩”?北师大教授送你4步交友训练法
李松蔚:五种沟通语言,助力父母与青少年构建紧密的合作关系
Copyright©2022 Neusoft. All rights reserved.
1
点击右上角
···
2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